超污网站_久久国产精品系列_娜美与罗宾被吸乳被羞羞动漫_众侠女娇吟大床

新聞動態
News
行業新聞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2022年07月12日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瀏覽量:0

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別稱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云南)、鐵色草(本草綱目)、乃東(本草綱目)、燕面(本草綱目)、白花草、六月干、大頭花、棒槌草等,為唇形目唇形科植物。一般是在夏季采取半干燥果穗入藥,但在臺灣市場多見全草使用。在一般涼茶鋪都有賣夏枯草飲料。主要生長于疏林、荒山、田埂及路旁,花期4-6月,果期7-10月。由于此草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

屬名Prunella為林奈錯誤拼寫Brunella,原詞為德語中治療扁桃體膿腫之意。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分布

分布于中國大陸、臺灣、日本、朝鮮、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北非、歐洲及西伯利亞等地也有分布。中國大陸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陜西、甘肅、新疆及河南等地。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形態特征

夏枯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莖,節上長有須根。莖四梭形直立,綠色或紫色,多自根莖分枝,散生具節硬毛或近無毛,高約20-35厘米。葉卵狀長圓形、狹卵狀長圓形或卵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狹翅,全緣或不明顯的波狀齒,葉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或有時散生具節硬毛且夾有白色腺點,長約1.5-6厘米,寬約0.7-2.5厘米;葉柄長約0.5-2.5厘米。花為輪傘花序密集組成頂生的假穗狀花序,長約2-4厘米,花序下方的一對苞片像葉;花苞片寬心形,先端驟尖,外面中部以下沿脈披具節硬毛,內面無毛,通常長約7毫米,寬約1.1厘米;花萼呈鐘狀,二唇形,上唇扁平近圓形,先端有3個不明顯的短齒,中齒寬大,外面上部無毛,下部具毛,下唇2裂片狹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緣披具有節硬毛,果時花萼閉合;花冠紫色、藍色或紅紫色,長約1.3厘米,冠筒內面近基部有短毛及鱗片狀毛環,外面無毛,長約7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近圓形,稍盔狀,先端微凹,背部無毛或不明顯具毛,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2側裂片較小,長圓形,反折下垂;雄蕊4枚,前對較長,上升至上唇片之下稍外露,花絲無毛略為扁平,前對先端2裂,1裂片能育有花藥,另一裂片鉆形,長過花藥,直立或彎曲,后對花絲不育呈瘤狀突出,花藥2室,叉開;花柱無毛,柱頭2裂相等,裂片鉆形;花盤平頂,外彎;子房無毛。果為小堅果,長圓狀卵形,頂端渾圓,背腹略為扁平,無毛,黃褐色,長約1.8毫米,寬約0.9毫米。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醫藥用途

中藥學認為夏枯草性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無毒,全草入藥。整個植株的地上部分,可治牙齦出血、咽喉疼痛、痔瘡及月經過多等,及有殺菌、收斂、促進傷口愈合及降血壓的作用。花穗能激活肝、膽以治療由肝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精神緊張及結膜炎等,及具收斂作用。果穗具有散結,消腫,清火,明目的功效,可治口眼歪斜、目珠夜痛、目赤腫痛、頭痛暈眩、乳癰腫痛及高血壓等。

夏枯草亦為廣東涼茶夏桑菊、王老吉涼茶的主要原料之一。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安全性問題

有多項研究表明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皮下注射可使動物胸腺、脾臟明顯萎縮,腎上腺明顯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漿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長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換酶和血清天門冬氨基移換酶的值都明顯升高,說明夏枯草有肝臟毒性作用。

夏枯草的最早記載

【出處】《神農本草經》。

【中藥材學名】Spica Prunellae。

【科屬】唇形科夏枯草屬。

【別名】【異名】夕句、乃東(《本經》),燕面(《別錄》),麥穗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鐵色草(《綱目》),棒柱頭花(《中國藥植志》),大頭花(《浙江中藥手冊》),燈籠頭、羊腸菜、榔頭草(《江蘇植藥志》),白花草(《河北藥材》),脹飽草(《山東中藥》),棒槌草(《中藥志》),干葉葉(《陜西中藥志》),鑼錘草、東風、牛枯草、地枯牛、廣谷草(《湖南藥物志》),六月干、棒頭柱(《閩東本草》)。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inn. 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本品呈棒狀,略扁,長1.5~8cm,直徑0.8~1.5cm,淡棕色至棕紅色。全穗由數輪至10數輪宿萼與苞片組成,每輪有對生苞片2 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內有花3 朵,花冠多已脫落,宿萼二唇形,內有小堅果4 枚,卵圓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體輕質脆,微有清香氣,味淡。

以色紫褐、穗大者為佳。

主產于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其他各省亦產。

西藏、云南尚以剛毛夏枯草的花穗及果穗同等入藥。

【植物形態】Prunella vulgaris Linn.多年生草本,高13-40厘米。

莖直立,常帶淡紫色,有細毛。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5厘米,全緣或疏生鋸齒。

輪傘花序頂生,呈穗狀;苞片腎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臟形,頂端突成長尾狀漸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后方光滑,上唇長橢圓形,3裂,兩側擴展成半披針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狀,上唇作風帽狀,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2強,花絲頂端分叉,其中一端著生花藥;子房4裂,花柱絲狀。

小堅果褐色,長橢圓形,具3棱。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各地常見,生長在荒地或路旁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各地。莖、葉、花序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葉可代茶。花穗含夏枯草甙,葉含金絲桃甙、蘆丁。

【采制】夏季當果穗半枯時噪下,曬干。

【性味功用】 苦、辛,寒。

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腫痛、頭痛。

②清肝火、降血壓:治高血壓病。

③散結消腫:治瘰疬、癭瘤、乳癰腫痛。

【成分】夏枯草每百克嫩莖葉含水分克,蛋白質2.5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物11 克,胡蘿卜素3.76 毫克,維生素B20.21 毫克,尼克酸1.2 毫克,維生素C28 毫克。

全草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齊墩果酸,尚含游離的齊墩果酸、熊果酸、蕓香甙、金絲桃甙、順-咖啡酸、反-咖啡酸、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K、胡蘿卜素、樹脂、苦味質、鞣質、揮發油、生物堿、水溶性鹽類(約3.5%,其中約63%是氯化鉀)等。

花穗含飛燕草素和矢車菊素的花色甙、d-樟腦、d-小茴香酮、熊果酸、夏枯草甙。

葉含金絲桃甙、蘆丁。  

【功用主治1】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葉可代茶。

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還有利尿降壓的作用。民間又用它來泡茶,作清涼被動暑劑。

【功用主治2】

(1)清肝明目:用于肝熱目赤腫痛,及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如高血壓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熱散結: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貝母。

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結核)、癭瘤(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大),常配牡蠣、浙貝母。

①《本經》:主寒熱、瘰疬、鼠瘺、頭瘡,破癥,散癭結氣,腳腫濕痹。

②《本草衍義補遺》:補養血脈。

③《滇南本草》:祛肝風,行經絡,治口眼歪斜。

行肝氣,開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竊、周身結核。

④《生草藥性備要》:去痰消膿,治瘰疬,清上補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從新》:治瘰疬、鼠瘺、癭瘤、癥堅、乳癰、乳巖。

⑥《科學的民間藥草》:有利尿殺菌作用。

煎劑可洗創口,治化膿性外癥,洗滌陰道,治陰戶及子宮粘膜炎。

⑦《現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藥,對淋病、子宮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壓,能使血壓下降。  

食用歷史

廣東人喜歡喝涼茶,而且茶中必要放入各種中藥材,如金銀花、菊花等,夏枯草即是經常使用的材料。如王老吉、何其正等涼茶中,都有添加夏枯草,利用其所具有的清熱的功能,達到祛除濕熱、防暑降溫的功效。

但,由于夏枯草是中藥材,在涼茶中含量雖然比中藥方劑中含量少很多,但長期大量服用之后也有副作用,會使人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從而降低藥效。  

王老吉涼茶引發關于夏枯草是否可以食用的爭議。最后衛生部以備案為由肯定了王老吉涼茶合法,卻未肯定夏枯草。這是因為缺少對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和中醫文獻的深入了解。

在中國,夏枯草作為食物已經有千余年歷史。夏枯草最早作為食用記載見于宋代《本草衍義》,該書記載:“夏枯草……,初生嫩葉時作菜食之,須浸洗淘去苦水。”明代姚可成匯輯的《食物本草》也指出:“夏枯草,味辛苦,寒,無毒……,嫩苗渝過,浸去苦味,油鹽拌之,以作菹茹,極佳美。”“極佳美”三個字表明夏枯草作為菜蔬食用在當時是十分受歡迎的。

中藥化學成分

果穗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及齊墩果酸為主要甙元的皂甙,胡蘿卜甙(daucosterol),β-香樹脂醇(β-mayrin)和它的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ic acid)、二十產烷酸(hexacosanic acid),二十八烷酸(octa-cosanic acid)及三十烷酸(triacontanic acid)的酯。

全草含具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酸性多糧夏枯草多糖(prunellin),還含齊墩果酸,熊果酸,齊墩果酸為甙元的皂甙,蕓香甙(ru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咖啡酸(caffeic acid),維生素(vitamins)C、D,D胡蘿卜素(carotene),鞣質(tan-nin),和物感(alkaloids)及揮發油,其中含左旋樟腦(camphor),右旋小茴香酮(fenchone)。

地上部分含香豆精類化合物(coumarins):傘形花內酯(um-bellifrone),東犀草素(luteolin),馬栗樹皮素(esculetin),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合模葒草素(homoorientin)又稱異葒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cinaro-side),蕓香甙,金比值桃甙,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花序含飛燕草素(delphinidin)和矢車菊素(cynidin)的糖甙,報春花素-3,5-二葡萄糖甙(hirsutidin-,5-diglucoside),槲皮素(quercitin),山柰酚(kaempferol)及揮發油,其中含右旋樟腦及石旋小茴香酮。

葉含多種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raric acid)及月掛酸(lauric acid)。  

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低血壓作用。

煎劑(10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可產生顯著持久的降壓作用,但易產生急速耐受;如給帶有皮橋的犬服夏枯草。

每日2次,每次2克/公斤,也可使血壓有所下降;對腎性高血壓犬,連續服藥2周后,血壓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藥后又恢復至原初水平。

夏枯草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穗之作用較弱。

切斷迷走神經后,夏枯草的降壓作用顯著減弱。

對在位及離體兔心、離體蟾蜍心臟,均見有興奮現象,均認為降壓非由于對心臟的抑制所引起。

在蟾蜍下肢灌流中,煎劑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在用夏枯草的總無楓鹽的用量與煎劑相當時,未出現明顯的降壓作用,其用量相當于煎劑一倍以上時,降壓程度僅及煎劑的1/4~1/6;灌胃給藥,雖降壓作用出現較遲,但持續卻較久,故認為夏枯草的降壓與其中所含的無機鹽無關。

近年來有人對上述試驗作了重復驗證,測得夏枯草莖、葉的酊劑(30%醇)中含鉀量即相當高,約83毫當量/毫升,穗中含量較少;口服對正常麻醉犬未出現明顯降壓作用;煎劑在除去其中無機鹽后,降壓作用即甚微,即夏枯草靜脈注射,對麻醉動物的降壓作用,不能排除其中所含的無機鹽(主要是鉀)的因素,故其降壓成分及降壓原理均有待研究。

②抗菌作用據體外初步試驗,夏枯草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譜亦較廣。

其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對小鼠的實驗性結核病,夏枯草可使肺部病變有所減輕。

③其他作用夏枯草煎劑(1:50~1:200)可使家兔離體子宮出現強直收縮。

對離體兔腸,高濃度能增強蠕動。

曾報告夏枯草煎劑能抑制小鼠S-160腫瘤及艾氏腹水癌的生長,但死亡率反較不給藥組更高,故實為其毒性作用。  

各家論述

①朱震亨:"《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結氣。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而不言及。觀其退寒熱,虛者可使,若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外以艾灸,亦漸取效。"

②《綱目》:"黎居士《易簡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樓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蓋目珠連目本,肝系也,屬厥陰之經。夜甚及點苦寒藥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夏枯稟純陽之氣,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治陰也。"

③《本草通玄》:"夏枯草,補養厥陰血脈,又能疏通結氣。目痛、瘰疬皆系肝癥,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傷胃,與參、術同行,方可久服無弊。"

④《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書所論治功,多言散結解熱,能愈一切瘰疬濕痹,目珠夜痛等癥,似得以寒清熱之義矣。何書又言氣稟純陽,及補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詎知氣雖寒而味則辛,凡結得辛則散,其氣雖寒猶溫,故云能以補血也。是以一切熱郁肝經等證,得此治無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屬內火,治不宜用。"

⑤《重慶堂隨筆》:"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結之中,兼有和陽養陰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見矣。陳久者其味尤甘,入藥為勝。"

⑥《本草正義》:"夏枯草之性,《本經》本言苦辛,并無寒字,孫氏問經堂本可證。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謂其稟純陽之氣,得陰氣而即死,觀其主瘰疬,破癥散結,腳腫濕痹,皆以宣通泄化見長,必具有溫和之氣,方能消釋堅凝,疏通窒滯,不當有寒涼之作用。石頑《逢原》改為苦辛溫,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溫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膽木火之郁窒,而順利氣血之運行。凡凝痰結氣,風寒痹著,皆其專職。"

有關夏枯草的現代研究進展

1、夏枯草促進傷口愈合和抗炎的潛力:從常規應用到臨床前的科學驗證

夏枯草屬(Prunella L.)在世界上有9種,在土耳其有4種。夏枯草地上部分熬制的沖劑內服用于腹痛和祛痰,各部分熬制的湯劑內服或外用用于傷口愈合。本研究旨在在科學平臺上研究夏枯草的創面愈合潛力。用80%的甲醇提取植株的地上部分。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對得到的甲醇水提物進行分離,得到亞提物。采用線性切口和圓形切口創面模型研究甲醇提取物及其亞提取物對小鼠和大鼠創面的愈合作用,采用乙酸誘導毛細血管通透性實驗研究其抗炎作用。用活性最高的乙酸乙酯亞提取物進行分離研究。結果發現,采用多種色譜方法從其乙酸乙酯亞提取物中分離得到6個化合物。經紫外、紅外、13C-NMR、1H-NMR、2D-NMR、MS等波譜技術鑒定,化合物的結構為木香酸甲酯、熊果酸、綠原酸、迷迭香酸甲酯和迷迭香酸乙酯。通過對透明質酸酶、膠原酶和彈性蛋白酶的抑制實驗,研究了純化合物的創面愈合機制。熊果酸、綠原酸和迷迭香酸被發現具有抗炎和愈合傷口的作用。實驗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顯著的創面愈合和抗炎活性。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2、基于網絡藥理學的夏枯草活性成分虛擬篩選及其抗乳腺癌分子機制研究

夏枯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亞洲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包括癌癥。體外研究表明夏枯草通過多種途徑對乳腺癌有治療作用。然而,生物機制的本質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網絡藥理學方法,探討夏枯草治療乳腺癌的活性成分及潛在的分子機制。采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成分篩選、靶標預測、GO和KEGG途徑富集分析。通過分子對接實驗進一步驗證網絡藥理學結果。預測結果顯示,夏枯草含有19種活性成分,AKT1、EGFR、MYC、VEGFA等31個潛在基因靶點。通過研究夏枯草的活性成分、靶基因和途徑之間的關系,分析夏枯草抗乳腺癌的潛在生物學機制。網絡分析表明夏枯草通過作用于腫瘤相關信號通路對乳腺癌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這為了解夏枯草的抗乳腺癌作用機制提供了基礎。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3、夏枯草化學及藥理研究進展

對廣泛分布的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次生代謝產物進行了全面的文獻調查。三萜、甾醇、苯丙素、類黃酮、香豆素、脂肪酸、揮發油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一些化合物已被報道。其中許多化合物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包括降壓活性、抗癌活性、降血脂活性、抗菌抗病毒活性、抗炎活性、降糖作用、保肝作用、抗腫瘤活性等。為開發新型抗腫瘤藥物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相對便宜的價格。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4、夏枯草果實穗中具有抑制甲狀腺腫瘤細胞活性的五環三萜

從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果實穗中分離到5個新的三萜類化合物,包括4個熊烷類化合物(1-4)和1個齊油烷類化合物(5),以及15個已知熊烷類化合物(6-20)。通過IR、HR-ESI-MS和NMR等光譜數據對其結構進行了鑒定。用SW579細胞株評價(1-20)的抗甲狀腺癌活性。結果表明,(7-9)、(16)和(19)三種藥物具有明顯的抑制活性,IC50值為25.73 ~ 71.41 μM(陽性對照為順鉑,IC50值為14.49±0.97 μM)。利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預測其協同作用及其機制。因此,確定了四個可能的目標。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5、夏枯草總黃酮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

夏枯草在中國少數地區的傳統應用是治療肝癌。目前主要用于甲狀腺癌、喉癌、淋巴肉瘤等的治療。然而,目前很少有關于其用于肝癌治療的科學報道。本文研究夏枯草對肝癌的有效治療,為夏枯草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提供實驗依據,夏枯草與治療肝癌的制劑有關。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夏枯草總黃酮的抗肝癌作用,并探討其可能的分子機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過RTCA分析系統研究了夏枯草總黃酮對SMMC-7721細胞增殖的影響。H22荷瘤小鼠的腫瘤體積和重量均有明顯變化。ELISA法觀察腫瘤組織勻漿中細胞凋亡和自噬蛋白的表達,以及免疫血清因子的表達。采用TUNEL法觀察腫瘤組織凋亡。Western blot檢測Bax、Bcl2、PI3K、Akt、mTOR、Beclin-1和LC3-I/LC3-II的表達。我們還通過免疫組化觀察了Beclin-1和LC3-I/LC3-II的表達。結果發現,夏枯草總黃酮能抑制H22荷瘤小鼠SMMC-7721細胞活性,降低荷瘤小鼠腫瘤體積和重量。HE染色顯示夏枯草總黃酮對H22腫瘤的肝轉移有抑制作用。夏枯草總黃酮顯著增加荷瘤小鼠血清中IL-6、TNF-α、IFN-γ免疫因子的表達,增加腫瘤組織勻漿中caspase-3、caspase-9的含量。TUNEL顯示干預組平均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后腫瘤組織勻漿中P62含量升高,ATG5含量降低。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組織中Beclin-1表達降低,LC3-I/LC3-II表達升高。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腫瘤組織中Bcl2、Beclin-1表達降低,Bax、PI3K、Akt、mTOR、LC3-I/LC3-II表達升高。因此,本文的結論是夏枯草總黃酮具有明顯的抗肝癌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肝癌細胞自噬、促進肝癌細胞凋亡有關。抑制自噬可能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關。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6、通過血漿藥物化學結合藥效學實驗和UPLC-MS/MS分析篩選夏枯草中抗失眠成分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P. vulgaris)是唇形科的一種藥用植物,其干穗在中國被稱為夏枯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具有清肝熄火、明目、散瘤消腫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夏枯草具有免疫調節、抗病毒、抗菌、抗失眠等多種藥理活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證明夏枯草是否具有抗失眠的作用。然而,這種抗失眠作用的藥效學物質基礎尚不清楚。最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鑒定引起夏枯草抗失眠作用的活性成分,并評價其抗失眠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種結合藥理學實驗、化學成分提取富集、血漿藥物化學等方法篩選夏枯草抗失眠成分的方法。首先采用藥效學示蹤法篩選出乙醇提取物的有效洗脫部位,然后采用UPLC-MS/MS對其化學成分進行系統分析。再次,采用藥效學示蹤法和硅膠柱層析法篩選70%乙醇洗脫部位的活性部位,并采用UPLC-MS/MS對其體內外活性成分進行鑒定。最后,通過體內和體外成分的比較,篩選出夏枯草抗失眠成分,并對三種潛在生物活性成分進行了實驗驗證。結果表明,70%乙醇洗脫后的大孔吸附樹脂柱具有較好的抗失眠作用,共鑒定或初步鑒定出55個化合物。初步鑒定了70%乙醇洗脫活性部位的9個化合物(體外實驗)和12個化合物(體內實驗)。其中,芒果苷、迷迭香酸和丹參黃酮類化合物為夏枯草的原型成分,提示這3種化合物可能在夏枯草的抗失眠活性中起關鍵作用。體內實驗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三種化合物均顯著縮短戊巴比妥鈉所致睡眠潛伏期,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睡眠時間。結論:本研究明確了芒果苷、迷迭香酸和丹參黃酮類化合物是夏枯草抗失眠的有效成分。這是首次對夏枯草抗失眠活性成分的篩選研究。夏枯草的三種化合物可能有助于開發一種或多種藥物來預防或治療失眠。建議進一步研究其抗失眠作用機制。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7、夏枯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綜述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PV)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韓國、日本和中國等東北亞國家。據報道,通過體外或體內研究,它顯示出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微生物、抗癌和抗炎癥。迄今為止,從黃檀中分離出約200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為三萜、甾醇和類黃酮,其次為香豆素、苯丙素、多糖和揮發油。本文對夏枯草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作用機制、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和分析,并展望了夏枯草作為未來藥用植物的潛力。雖然夏枯草植物的一些化學成分及其作用機制已經被研究,但其中許多生物活性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提高其作為藥用植物的聲譽。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8、生物檢測引導下從夏枯草中分離抗刀豆蛋白a誘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阿貝肽型二萜

夏枯草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食用中藥材。本研究采用免疫抑制生物檢測導向的分離方法,從該植物中分離到兩種新的阿比坦型二萜類化合物:阿比醌A(1)和B(2)。通過核磁共振波譜分析、單晶x射線晶體學和電子圓二色性計算明確了它們的結構。化合物1和2具有環己-2-烯-1,4-二酮結構,這在樅烷二萜中是不常見的。同時,abitoquinone A(1)能抑制刀豆蛋白A (Con A)誘導的小鼠脾細胞增殖,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在Con a攻毒小鼠中,預注射1可顯著改善肝損傷。此外,abitoquinone A(1)對抗cd3 /抗cd28單克隆抗體誘導的小鼠脾細胞和人T細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9、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分析的夏枯草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作用機制研究

夏枯草(Prunella vulagaris L)在腫瘤和炎癥治療中的作用已被廣泛證實。我們發現夏枯草的某些信號通路也可以調節糖尿病和高血壓,因此我們決定研究夏枯草的活性成分、潛在靶點和信號通路,探索夏枯草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DH)的“多靶點、多通路”分子機制。本文主要利用中藥系統藥理學數據庫及分析平臺(TCMSP)和中國知網(CNKI)對夏枯草相關成分及作用靶點進行篩選。利用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和GeneCards (human gene database)搜索DH相關靶標。使用Cytoscape_v3.7.2插件繪制“基因-藥物-疾病”關系圖。通過STRING平臺擴增靶標,通過STRING在線分析平臺和Cytoscape_v3.7.2插件獲得相互作用靶標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關系(PPI)網絡。最后在David和Metascape平臺上進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協同作用靶點。結果從夏枯草中鑒定出11個有效成分、41個關鍵靶點和16個重要信號通路。夏枯草對DH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槲皮素、山萘酚等,潛在作用靶點為IL-6、INS等,信號通路有AGE-RAGE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PI3K-AKT信號通路等。它參與細胞增殖、凋亡、炎癥反應等生物學過程。因此,本文的結論是:夏枯草抗DH的主要分子機制是甾醇和黃酮類化合物通過影響TNF信號通路、AGE-RAGE信號通路、MAPK通路、IL-6、INS等PI3K-Akt通路相關靶點發揮積極作用。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10夏枯草活性成分及其對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鎮痛作用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唇形科)是一種傳統的用于糖尿病治療的草本植物,具有免疫調節活性。在這項研究中,在四氧嘧啶誘導的1型糖尿病(T1D)小鼠模型中,評估了夏枯草的急性和亞慢性抗糖尿病、體內抗氧化和抗傷害感受作用。通過生物引導分離、純化、RP-HPLC、1H和13C NMR對夏枯草降糖、鎮痛效應的有效成分進行了鑒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結果顯示,夏枯草中分別含有迷迭香酸(RA) 4.5%,咖啡酸(CA) 9.8%,對香豆酸(pCA) 11.6%。生物引導分離結果表明,夏枯草的大部分活性部位富含咖啡酸,故命名為富咖啡酸部位(CARF)。反相高效液相色譜、1H和13C NMR實驗表明,CARF含有咖啡酸(93.4%)和迷迭香酸(6.6%)。富咖啡酸部位(CARF)具有降低血糖水平,改善體內氧化應激的功效。與夏枯草及等量的咖啡酸或迷迭香酸相比,糖水解酶(α -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和HbA1c水平的降低更顯著(p≤0.05)。在較長時間內,富咖啡酸部位(CARF)顯著(p≤0.05)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改善熱痛覺過敏和觸覺異常疼痛,顯著(p≤0.05)高于夏枯草和等量的咖啡酸或迷迭香酸。此外,測試的化合物具有恢復脂質過氧化水平的潛力。因此,富咖啡酸部位(CARF)和夏枯草觀察到血清胰島素升高,α -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衰減,它們的抗氧化潛能可能是它們抗糖尿病和抗傷害性的原因。綜上所述,從夏枯草中分離出的富咖啡酸部位(CARF)可能是一種改善T1D及相關并發癥的潛在治療藥物。

香精與香料(176)—夏枯草

參考文獻:

[1] Esra Küpeli Akkol, Gülin Renda, Mert ?lhan, Nurdan Yaz?c? Bekta?, Wound healing accelera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Prunella vulgaris L.: From conventional use to preclinical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Volume 295, 2022, 115411,https://doi.org/10.1016/j.jep.2022.115411.

[2] Zhang, X., Shen, T., Zhou, X. et al.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virtual screening of active constituents of Prunella vulgaris L.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gainst breast cancer. Sci Rep 10, 15730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2797-8.

[3] Meng, G., Wang, M., Zhang, K., Guo, Z., & Shi, J. (2014).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Prunella vulgaris Species.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01, 1-19.

[4] Xiu-Qin Zheng, Lei-Xin Song, Zhu-Zhen Han, Ying-Bo Yang, Yi Zhang, Li-Hua Gu, Li Yang, Gui-Xin Chou, Zheng-Tao Wang,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from spikes of Prunella vulgaris L. with thyroid tumour cell cytostatic bioactivities,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22, https://doi.org/10.1080/14786419.2021.2024532.

[5] Ya-gang Song, Le Kang, Shuo Tian, Lin-lin Cui, Yan Li, Ming Bai, Xiao-yan Fang, Li-hua Cao, Kimberly Coleman, Ming-san Miao, Study on the anti-hepatocarcinoma effect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runella vulgaris total flavonoid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Volume 273, 2021, 113891, https://doi.org/10.1016/j.jep.2021.113891.

[6] Tian-feng Lin, Jun-na Qiu, Shuang Zhang, Yan Zhang, Yu Zhang, Meng Sun, Jin-hua Zhang, Bin Liu, Fa-feng Cheng, Yan-yan Jiang, Screening out the anti-insomnia components from Prunella vulgaris L. based on plasma pharmac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pharmacodynamic experiments and UPLC-MS/MS analysi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Volume 279, 2021, 114373, https://doi.org/10.1016/j.jep.2021.114373.

[7] Wang, S., Wang, X., Dai, Y., Ma, M., Rahman, K., Nian, H., & Zhang, H. (2019). Prunella vulgar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5 3, 359-369 .

[8] Yunfang Cao, Xiaosheng Tan, Ali Adhab Al Chnani, Pengkun Li, Zhengyi Shi, Hao Feng, Lingjuan Sun, Qiangbing Xia, Xi Yang, Yulin Duan, Yi Guo, Gang Chen*, Changxing Qi*, and Yonghui Zhang*.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of an Abetiane-Type Diterpenoid from Prunella vulgaris That Protects against Concanavalin A-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J. Nat. Prod. 2021, 84, 8, 2189–2199.

[9] Xinyi Jiao, Haiying Liu, Qinan Lu, Yu Wang, Yue Zhao, Xuemei Liu, Fang Liu, Yaoyao Zuo, Wenbo Wang, Yujie Li,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runella Vulgaris L on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es", 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 vol. 2021, Article ID 9949302, 14 pages, 2021. https://doi.org/10.1155/2021/9949302

[10] K. Raafat, M. Wurglics, M. Schubert-Zsilavecz, Prunella vulgaris L. 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hypoglycemic and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Volume 84, 2016, Pages 1008-1018, https://doi.org/10.1016/j.biopha.2016.09.095.

服務熱線

177-5061-9273

添加微信咨詢

添加微信咨詢